近期,华尔街频频传来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SEC)对中国公司在美借壳上市、亦称反向收购的情况开展广泛调查的消息。 这对视赴美借壳为海外上市的不二之选的某些中国企业来说,也许犹如晴天霹雳。一些公司上市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会计违规和审计不严的情况,如经查实,有可能被诉诸法庭,受到严厉的制裁。 借壳上市好处不少,问题不小。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并没有什么区别。一般来说,借壳上市由于成本较低收效较快的所谓“双赢”效应而备受资本市场欢迎。但借壳上市涉及利益主体众多,利益关系相当复杂,不仅容易发生财务账目不实、资产注入不实、信息披露不实等问题,内幕信息泄露和内幕交易的风险也很大。由于股权转移不成功或债务重组失败,而导致壳资源重组计划化为泡影的事情也是很容易发生的。在市场投机气氛较浓的情况下,有些借壳重组案例的重心,并不是真正在于公司内在质素实质性的脱胎换骨,而是借股价的咸鱼翻身圈钱寻租。这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真借壳假重组,往往是导致借壳上市概念股由“双赢”变成全盘皆输的风险黑洞。 早在2004年,SEC针对OTCBB市场买壳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就采取措施严控财务报告不实企业通过借壳上市进入美国市场。自当年8月起,买壳公司财务报表由此前的抽查变为全部审查。但是,在美国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虽然一般都根据有关规则由在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注册的审计公司进行审计,大都却在使用一些不甚知名的小型美国审计公司,而这些公司可能又将项目分包给中国或其他的本地会计师事务所。这在程序上虽然是完全合法的,不过,问题也就由此而开始出现了。SEC一份文件显示,有些审查过程,不仅存在未能“运用专业怀疑态度和应有的职业谨慎”的问题,而且,鉴于语言障碍和距离因素,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也在所难免。SEC认为这样的审计报告充满风险。有消息称,美国众议院金融机构委员会也有可能会在2011年跟进举行有关中国公司会计问题的听证会。 借壳上市弄虚作假的产业链主导者,其实并不是在它的终端,而是在它的始端。在许多反向并购交易的申报材料中,深埋着一些特殊的协议。这些特殊的协议让美国的投行、律师、会计师、对冲基金等,在从中国企业赴美借壳上市的过程中获得某些特殊利益的同时,也为他们如何利用美国法律制度、钻美国法律制度的空子提供了特别的帮助。而美国的法律制度不管看起来多么严厉,制定这个法律制度的人们总是没有忘记给自己留下一个游刃有余的变通空间。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空间,他们也会以创新的名义创造出这样的一个法律空间来。也就是说,这样的所谓“国际惯例”其实也是*不住的,它在帮助你的借壳上市过五关斩六将的同时,其实也是在“请君入瓮”。谁要是过分热衷于把别人的痈疽当成自己的宝贝,终究不免一不小心就掉入了弄虚作假的黑洞。 我们应该从中国企业赴美借壳上市的遭遇吸取一些什么教训?借壳上市或借壳重组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固然是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绝不能因噎废食,但是,对于借壳上市、借壳重组中屡见不鲜的弄虚作假现象,绝不能掉以轻心。就此而言,躲藏在借壳上市“国际惯例”背后的造假潜规则如果遭到华尔街的唾弃,对于现在还在狂热地追捧借壳上市概念炒作的中国资本市场,不啻敲响了警钟。 根据中国香港地区的经验,规范借壳上市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构成控制权变动的某项资产收购或某连串资产收购,被视为反收购行动,上市发行人当新申请人处理,注资须满足上市条件且需经等同新公司上市的审批程序。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也表示,借壳上市的资质标准和监管规则,在产权清晰、治理规范、业务独立、诚信良好、经营稳定和持续经营记录等方面执行IPO趋同标准。笔者认为,治理借壳上市造假,也是堵不如疏。借壳上市趋同IPO标准的明确,比什么样的“围追堵截”都好。这将是关系到能否避免以整个市场全输为代价,来换取借壳上市的所谓“双赢”的关键之所在。
相关资料:
1,黄金T+D 和 纸黄金 交易的比较
2,黄金T+D 与 黄金期货 交易的比较
3,黄金“T+D”规定
4,黄金T+D介绍
5,黄金T+D在线预约开户
6,黄金T+D在线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