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MB”越来越成为国际财经界人士嘴上离不开的烟斗的时候,在国内,“人民币”却陷入指向含糊的文化意义的牛角尖里。有政协委员以提案的方式提议,将“人民币”改称为“中华元”很有必要,有利于增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促进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 如果把货币视作国家信誉和国家品牌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维护和强化这一信誉和品牌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强化外界对它的标识记忆。但事实上,“RMB”的信誉和品牌形象已经日趋为全球认知。对于这样一个受欢迎的品牌大加改动,不但会造成认知混乱,而且势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除非给出一个公式告诉我们,这种消耗有利于扩大孜孜以求的内需,否则只能判定,这种消耗纯粹是无益损耗。它和所谓增加世界经济的话语权一点关系也没有。 不过至少,这份提案以相当喜剧化的方式提醒了我们,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性考验中,不要忽视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性机遇。实际上,这是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65年后首次出现的机会,而且正好与美元信誉受损、人民币信誉提高这样一个时刻相遇。65年前,美国以世界最大债权国和三分之二的全球黄金储备的分量确立了美元体系的建立,成为全球经济的中心国,至今合法地收取他国的“铸币税”和转嫁金融风险,胁迫全球为美国的错误买单。65年后,中国有了美国最大的债权人和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分量,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条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权重能否借此机遇增加,对于中国的国际地位能否进一步增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其实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国际金融危机已经相当严厉地告诫我们,继续人民币囿于国门之内会造成多大损失:由于人民币的价值信号长期扭曲,许多中国企业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要么麻木要么错误,缺乏预警能力的结果,是造成经济总在过热或过冷两个极端徘徊;由于对外贸易和投资需用外汇结算,中国企业难以避免汇率风险造成的损失,导致企业发展受外部环境制约严重而且很难解脱;人民币的本土化还限制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外汇富裕国的储备选择,全球被迫依赖美元的事实为下一次美元危机做了准备。 当下人民币国际化最紧迫的议程是确定国际化的路径并做好准备。在美元不可替代的情况下如何与美元合作构建更可信的世界货币体系?国际化的目标地位是什么?从区域化货币起步到国际化还有哪些环节要衔接?能否应对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偏离后的套利冲击?能否克服人民币管理和监测困难?等等。 本土化的人民币与“一级多强”的世界政经格局严重不符。摇摇晃晃的世界货币体系需要中国参与重建。需要做的事太多,至于人民币更名这样一个幽默环节,完全可以跳过。
相关资料:
1,黄金T+D 和 纸黄金 交易的比较
2,黄金T+D 与 黄金期货 交易的比较
3,黄金“T+D”规定
4,黄金T+D介绍
5,黄金T+D在线预约开户
6,黄金T+D在线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