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于退出了QE(量化宽松),而彼岸的欧洲仍在泥淖中挣扎。从大幅降息发展到购买千亿级别的银行长期信贷资产包,市场对欧元区的经济复苏依然充满悲观情绪。欧洲央行[微博]连评级低于BBB-级别的资产都愿意购买了,那么*货币政策调节驱动经济复苏的做法算是走到头了吗? 想增加供给却吝于投资 宏观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曾提到,一般市场价值是由供需决定的,如果说美国之前采用的QE政策是鞭策需求,那欧洲则是期望通过增加供给来复苏经济。一旦欧洲央行大笔购进银行信贷资产债券,等于变相地为银行释放了流动性,理想化模式下银行应该给足央行面子,为市场输入新鲜的贷款血液,让企业和私人投资者加大在饱受危机折磨的欧洲国家的投资,从而让整个生产经济复活运转,推动需求,提升价格。可惜,理想与现实总归存在差距,而且有时候,这个差距还挺大,并非一朝一夕一个政策就能缩短,因为市场的矛盾总归比经济学教科书复杂得多。 “一些财政弹性较大的国家应该增加支出,还有一些国家应该加强结构性改革。”尽管欧央行行长没有指名道姓,但俯瞰整个欧洲,众人心知肚明: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还能有财政弹性的也就欧洲工业支柱德国了。 然而,德国的现实是,储蓄远大于投资。一个节约惯了的民族,危机意识很强,储蓄养老的保守财富观依然坚挺,但是德国的经济形势导致国内没有足够的资产去支持这些储蓄货币,如果这些储蓄货币继续在封闭的德国留存,很快就将导致更为严重的通货紧缩。幸好,德国是个开放的国家,欧元区也有足够多的国家可以向德国出售资产,如果这一点能实现的话,通货紧缩的局面也将得到改善。可矛盾的是,欧元区的危机国赤字累累,不愿再背负新的债务,所以两方面因素一结合,产生的依然是整个欧元区的通货紧缩效应。 德国该如何拉动内需? 强大的出口型经济使得德国有幸在经济危机中避免巨大衰退,然而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的放缓,50%的GDP依*出口拉动的德国也渐渐显出了疲态和软肋。所以,除了欧央行行长德拉吉的呼吁,德国国内经济界也开始意识到拉动内需的重要性。 有分析认为,首先,德国应减少之前一直偏好的固定收益投资,转向直接投资;其次,德国应自己创造足够多的资产去支持原先多余的储蓄货币,例如加大国家公共开支和基础设施建设,或者鼓励私人参与直接投资。前者可能会增加国家公债,这是德国的政治经济界不愿看到的局面,那么只剩下鼓励私人直投一条路了。可企业家们给出的答案却直接把这最后的巷子都给封杀了:因为市场需求不足,所以投资动力不足。这倒是大实话,国外市场需求减弱,国内市场需求凝滞,怎么看都该先由国家出面拉动内需。 也许第一步可以从减免高达19%的增值税开始,进而通过税收优惠鼓励私人投资。第二步,可在基础设施等公有化领域引入私人非控股投资。这样的两步走,既能扩大投资又避免加大公债支出,满足了市场、满意了政府。 也许德国是解决欧洲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但为避免通货紧缩进一步恶化,欧元区国家还是更需要依*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从供需两个层面推动市场价值提升。否则,货币政策真正走到最后推行QE的日子,不知道欧洲还能不能自救?
相关资料:
1,黄金T+D 和 纸黄金 交易的比较
2,黄金T+D 与 黄金期货 交易的比较
3,黄金“T+D”规定
4,黄金T+D介绍
5,黄金T+D在线预约开户
6,黄金T+D在线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