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产品似乎想在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分一杯羹。 曾经一谈起人民币衍生品,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NDF市场,即存在于中国境外的银行与客户间的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市场。长期以来,NDF用于对实行外汇管制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进行离岸交易。而随着全球衍生品市场的不断演变,人民币衍生品也开始登上交易所的舞台。 多交易所“出手” 如在今年9月,港交所就推出了一种离岸的人民币期货合约,而CME集团也谋划在年底之前推出离岸的人民币期货及期权产品。新加坡方面也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快速拓展,除了人民币存款、贸易结算和人民币债券等基础业务,预计也将涉足人民币衍生品方面业务。一场人民币衍生品“场内化”的战役正在拉开。 眼下,除了投机者之外,人民币期货的潜在参与者大多为有购买美元资产需求的国内企业及个人、投资国内的海外投资者、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内地及海外企业等,这些参与者的主要目的是对冲人民币汇率风险。 “我国仍实行外汇管制,人民币及外汇的进出手续非常繁琐,而海外的人民币有可能面临汇率风险,所以需要通过人民币衍生品市场进行对冲。”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严弘指出。 除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期货品种,港交所已在研究推出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期货产品的可能性,同时可以预期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大宗商品、金融等衍生品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相比之下,由于政策等原因,内地的人民币期货产品仍迟迟没有推出。许多市场人士甚至担心,一旦未来外汇管制放开,人民币的话语权还有旁落他家的风险。“其实这一点并不用担心,因为场内的人民币期货产品最终的结算价还需以人民银行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定标,一般也不会有太离谱的偏差,话语权旁落的情况恐怕不会出现。”严弘表示。 还只是“星星之火” 不过,和NDF市场相比,场内的人民币衍生品交易尚属“小字辈”。“目前世界上提供场内人民币期货产品的交易所主要就是CME和港交所两家,且较NDF的交易量来看,交易所人民币期货产品的规模十分有限。”严弘表示。 据了解,目前人民币NDF市场的交易规模大约每日维持在30亿~50亿美元之间,而CME的人民币期货的成交量根本无法与之相比。CME官方数据显示,该市场2012年10月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期货的成交量仅为141手,而今年以来的总成交量也不过2600多手。 港交所9月份新推出的人民币期货成交更是尴尬,首日挂牌交易的7个合约全天共成交仅仅415手,换算名义成交总额仅为4150万美元。在其上市的前19个交易日里,该产品7个月份的合约总成交量也仅为3259手,平均每日成交172手,未平仓合约共计897手。 另一方面,目前香港外汇市场日均现汇交易额约20亿美元,日均外汇掉期及远期交易额约30亿美元,日均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额约65亿美元。市场估计,目前在港离岸人民币存量约6000亿元人民币。这样看来,港交所的人民币期货产品的交易量实在不算高。和NDF市场相比,中国国内人民币远期市场的成交量也较低。如2012年9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市场总计的美元兑人民币的基准货币成交仅为19.5亿元左右。 除了人民币兑美元之外,CME等市场也推出了人民币兑欧元、日元等货币对的衍生产品,但这些品种的成交量甚至比人民币兑美元产品的成交更低。“一个衍生品市场是否被投资者接纳,关键还是看该市场能否提供充裕的流动性,看市场是否具备足够的成交量。”严弘也指出。 严弘表示,人民币衍生品市场要达到活跃的程度,就要有不同需求的人来交易。如果大家抱着同样的需求 ,那么可能就没有交易对手了,流动性自然受到影响。当然,他也指出,如果将来内地的汇率政策放开,人民币升值、贬值的预期更加明显,汇率波动增加,那么市场上的对冲保值需求也会多起来。 曾有专家指出,交易所人民币产品的流动性较低,是因为这些标准化的产品难以给客户提供“专属”服务。就如同一家农产品(行情 股吧 资金流)公司想在未来某天购买谷物,那么它在标准化期货市场中可能难以找到完全符合自身情况的产品,或者说套保不充分,但它在一些大型交易商那里就可以找到“量体裁衣”的OTC产品,从而实现完全对冲。 当然,单纯的比较人民币OTC市场和交易所产品的优劣其实是个伪命题,它们毕竟是不同的两个东西。传统的人可能在OTC市场寻求更加合适的对冲,而更偏好透明度的投资者就倾向于交易所产品。或许正如美国期货业协会主席Walter L. Lukken所说,“人们实际上需要不同风险的衍生产品,期货有时候未必能规避各种风险,当然期货市场在透明度等方面要好于OTC市场。在市场上需要两种产品同时存在,为投资者提供多种选择。”
相关资料:
1,黄金T+D 和 纸黄金 交易的比较
2,黄金T+D 与 黄金期货 交易的比较
3,黄金“T+D”规定
4,黄金T+D介绍
5,黄金T+D在线预约开户
6,黄金T+D在线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