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至今,长期停滞(Secular Stagnation)理论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和认可,但也有越来越多经济学家认为用这个理论来解释当下宏观经济,其依据不够可*。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尤其是主要的发达国家并没有迎来预期中的周期性反弹。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低利率没有把美国经济拉回到2007年的水平,欧元区的实际GDP仍低于2009年,英国经济去年夏天才刚刚突破危机前的峰值。 为解释这种现状,以美国前财长萨默斯(Larry Summers)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复活”了20世纪30年代的长期停滞理论。在201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年会上,萨默斯首次提出全球经济或陷入长期停滞的观点,并认为这可能是当前时代的一个核心问题。上个月,在普林斯顿大学演讲时,他进一步提出,长期停滞是“未来20年工业社会面临的巨大的宏观经济挑战”。 1938年,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汉森教授(Pro. Alvin Hansen)把大恐慌后的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得不到改善,解释为长期停滞,认为其基本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和创新放缓导致太多储蓄和太少投资。 萨默斯的观点与汉森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他认为,过多的储蓄和过少的投资是需求放缓的重要原因,从而使经济增长长期停滞。如果当实际均衡利率(与充分就业状态相适应的实际利率水平)已经低于零,这对央行[微博]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它很难推动名义利率在负的区间内继续下调。更糟糕的是,如果央行尽力降息以刺激经济,这样可能会助长金融泡沫,结果造成经济的不可持续增长甚至萧条。 该理论的追捧者认为上述情形可以用来描述金融危机尤其是2000年后的世界经济。实际利率数年来一直在下降——实际上过去15年间实际利率基本是负值——成为储蓄过剩的迹象之一。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停滞成了普遍现象。 不过,几位经济学家(包括加利福尼亚大学的James Hamilton、美银美林的Ethan Harris、高盛(192.14, 0.18, 0.09%)的Jan Hatzius和威斯康星大学的Kenneth West)在今年2月份的一篇论文中反驳称,低利率并不意味着未来的增长一定会疲弱。 作者考察了20个国家、40多年间的央行利率水平、通胀水平和增长速度,发现经济增长与实际均衡利率之间关系非常薄弱。“围绕均衡利率的不确定性非常大,它与GDP增长趋势之间的关系也要比普遍认为得薄弱得多。”论文写道。 以美国为例,作者认为,该国经济最近几年的确出现过一些危机,致使均衡利率水平数次跌破零,不过他们认为这种情形通常都是短暂的,一旦问题解决,均衡利率倾向于回升。 作者还称,长期停滞论没有把危机后的面临的中期问题,跟永久性的停滞区分出来。他们认为金融危机后的这几年,全球经济并不处于“大萧条紧接着大复苏”这样的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内。当系统性危机发生时,经济复苏所需要的时间要远远长于普通的商业周期。 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Uri Dadush认为,今天的长期停滞论基于这样一个假想:部分发达经济体一直没有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然而,从全球角度看,这种认知是站不住脚的。过去25年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了3.5%左右。更重要的是,全世界几乎近60%的人口居住在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而这些国家去年的增长率超过了5%。另外还有23%的世界人口所在的国家,其经济扩张速度超过了2%。 尽管如此,只要发达国家的经济迟迟不见起色,有关长期停滞的疑虑就不会消失。上述几位论文的作者也承认,长期停滞理论或许放大了问题,但美联储也许有理由谨慎加息。
相关资料:
1,黄金T+D 和 纸黄金 交易的比较
2,黄金T+D 与 黄金期货 交易的比较
3,黄金“T+D”规定
4,黄金T+D介绍
5,黄金T+D在线预约开户
6,黄金T+D在线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