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4年9月份油价开始启动以来,涨幅很大。06年8月底到了75美元左右,2008年7月15日为145.04美元。2008年7月14日的价格较一年前翻了一番。对于造成油价飙升的原因,众说纷纭,但综合来看,无外乎以下几种说法:美国认为油价的上涨是因为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需求造成;意大利,法国认为是投机资金市场造成的,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热钱;高盛,美林这些投行认为原因是供求失衡;而OPEC则认为是由于地缘政治。这里,我们暂且不去揣摩这些国家和机构持各自观点的目的(他们肯定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如果石油放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情况似乎可以简化很多。从经济学角度看,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这两类资源都有自己的定价模型。对于石油这样的非可再生资源可以举个简化的模型来为其定价。假如某人拥有一口油井,在每个时期,他有两种选择:按市价卖出石油,或者现在不卖出而等到下一个时期再卖。当然,将石油留到下一个时期出卖是有机会成本的,那就是现实卖出石油所得收入到下一个时期这段时间里所能挣得的利息。按现在的油价140元每桶算,而实际年利率设为5%。假如明年油价是150元,那你今年就不会出售石油。因为今年出售一桶,你可以得到140元,到明年加上利息共147元,而明年出售一桶可得到150元。反过来,若明年每桶的价格为146元,你一定会今年就出售你的石油。 这是最简化的一个模型,现实情况会复杂很多。现在很多机构和组织都研发了更大规模的统计计量分析模型,来对油价进行预测。但是,关于大规模计量模型的有效性在经济学界争论已经几十年,对其无效性争论的一个最重要的论据就是这些计量模型无法对突发事件和市场的反映进行随机有效分析,而这种事件恰恰在原油市场上发生的最多。以NYMEX8月原油为例,7月10日大涨,原因是“伊朗连续第二天进行导弹试射且市场忧虑尼日利亚可能发生更多军事行动。”7月15日的大幅下跌是因为“美联储主席贝南克对参议院金融委员会就货币及经济政策发布半年度报告”。而这些,正是大规模计量模型所无法预测的。 那么,在分析石油价格走势的时候该考虑那些因素?通过对近代历史上的几次比较严重的石油危机进行分析,或许可以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历史上,大概发生过四次石油危机,第一次大概是在1973年,原因是当时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为了防止美国再次帮助以色列,OPEC采取减产等方式威胁美国。这是第一次。第二次是1980年左右,伊朗和伊拉克因为石油问题战。第三次就是海湾战争了。第四次就是03年,美国绕过联合国,占领了伊拉克(这一次是否构成石油危机尚存在争论)。 从这几次石油危机来看,造成油价短期内骤然上升的原因多是由地缘政治危机引起的。 美国认为是中印的需求,高盛认为是供需矛盾,说到底就是在说新兴经济体造成了现在的高油价。难道世界的石油存量真的到了无法维持高需求的状态了吗?不尽然!上周科威特指出,本国的原油还可开采115年,而科威特的储量仅仅在OPEC中排列第四。人类在不同的时期曾以树木,木炭,石油等为主要能源,时代技术又把注意力转向了核能,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有人担心工业化会耗尽地球的自然资源,这似乎有点杞人忧天。以前专家们总是担心石油仅仅能维持不到50年了,随着不断有新的油田被发现,现在很少有这种说法了。 再看替代能源方面。现在有一种技术,叫做煤变油。“煤变油”在科学上称为煤炭的液化,是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从技术层面上说,现在“煤变油”项目已经完全成熟,可以工业化。但是,由于以前油价较低,而煤变油成本较高,所以各国都没有将项目上马。从我国来看,像中国神化,兖州煤业等已经具备了这个技术。但是,发改委在去年叫停了这个项目,因为这中间产生了一些问题,但都不是技术上的,都是中间人为的因素。现在南非的煤变油产业化很成功。发改委曾测定煤变油的成本是每桶22美金,认为如果油价高于这个价位,就可以上马,但后来又调高了成本。如果油价继续加速上涨,达到180或者200美金,各国肯定会有相应替代能源项目上马,对石油的需求就会降低,石油作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影响力就会降低,而这是OPEC、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家不愿意看到的。 还有应一方面的原因促使产油国不会使油价涨的太多。20世纪70年代,荷兰大规模开发和出口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使得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向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从而造成荷兰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变得相对萎缩,加剧经济结构调整困难,降低加工工业发展潜力。同时,巨额的石油美元收入和因此带来的巨大贸易顺差,使得本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抑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经济学上将这种现象叫做“荷兰病”,现在很多产油国都有了这种迹象,因此都在避免油价上涨过高。 还有人认为现在伊朗的局势比较紧张,美国可能会对伊朗动武。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这种可能性不大。表面上看,现在美国,以色列和伊朗的态度都比较强硬,都不肯让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伊朗不是南联盟,也不是伊拉克,内贾德不是米洛舍维奇,也不是萨达姆。从军事实力上说,伊朗要远远强于以上两个国家。同时,美国也要考虑如果对伊朗动武,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反映。而作为伊朗一方来说,目前内贾德在国内受到的政治压力较大,需要一个外部的危机来转嫁国内的压力。因此,一场战事对双方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同时,以色列也不会对伊朗动武。海湾战争的时候,伊拉克曾对以色列不断挑衅,希望把以色列卷入战争,因为萨达姆很清楚,一旦以色列介入,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将会同情和支撑伊拉克。在美国的压力下,以色列也没有加入到海湾战争。现在的情况很形似,因此,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也不大。 综合以上的原因,短期内对原油继续飙升的炒作已经没有太多的可以利用的原因,因此油价继续飙升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是否就可以认定油价会就此转势下行? 持这种观点的人大概有一下几种原因。 第一,认为目前的高油价是由于投机资金造成的。这轮油价上涨中肯定有投机的因素,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这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投机资金控制了油价。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主席Walter Lukken7月11日对国会表示,没有证据表明市场交易人士在齐力推高原油价格,或是存在囤油现象。同时,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游资的话,手中有石油的人或组织肯定会卖出手中的石油打压投机者,这个理由是最近罗杰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当然,他本身就是一个投机客,这么说有为自己开脱的嫌疑,但是这种说法却也并非没有道理。 第二,认为油价高涨不符合美国的自身利益,会对美国造成很大的通胀压力,表面上看是这样,原油价格上涨会造成美国通胀的压力,但是,由一个重要的问题不能被我们所忽略,那就是美元的特殊性。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了多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时候,很多人认为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将会受到挑战,但30多年来,美元的地位不但没有受到挑战,反倒进一步加固。全球超过80%的外汇交易和超过50%的全球出口是以美元来计值的。因此,世界各国都不得不将美元作为国际“通货”来储备(尤其是我们的央行)。美联储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世界央行”的角色。据有关专家测算,30多年来,美国每年通过发行美元向全球征收的“铸币税”约占其GDP的3%(相当于每年都凭空进账数千亿美元,而且是纯利润)。 在脱离了金本位的情况下,美国在独享向全世界征收“铸币税”特权的同时,却无需为国际货币的稳定负责。作为国际货币,美元的发行缺乏约束和监督,美国政府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发行纸币(百元美钞的印制成本仅6美分)。当过度发行美元以致引发通货膨胀时,则意味着美国不仅向世界征收了“铸币税”,还向世界征收了“通货膨胀税”。 这就不难想出,美国其实是愿意在一定范围内推高油价的,可以有效遏制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同时自己却从中渔利。正如巴菲特所说,对债务国而言,通货膨胀是一个“氢弹”级的经济手段。 本次G8会议上,美国总统布什的国际经济事务顾问普莱斯透露,布什在峰会期间向其他国家的领导人表示,维持强势美元符合美国经济的最大利益。而在会后的声明中,G8在有关汇率问题上也没有任何新意。声明只是表示,一些拥有不断增加的经常项目盈余的国家需要允许货币做出调整,但是并未提到美元或是其他具体的某种货币。目前美元对欧元严重贬值,欧洲各国对美国的意见很大,所以,布什在峰会上的这种说法更应该被解读为对欧洲国家的安慰。因此,美国一方面可以通过高油价保持对新兴经济体发展的约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刻意的美元贬值来向其他国家转嫁高油价对自身的通胀压力。这种“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符合美国的利益。 另外,从产油国方面来看,他们也不太可能让油价大幅降低,这样自己在整个世界的政治舞台上就没有话语权了。如果油价有大幅下降的迹象,他们肯定要减产来维持油价。
相关资料:
1,黄金T+D 和 纸黄金 交易的比较
2,黄金T+D 与 黄金期货 交易的比较
3,黄金“T+D”规定
4,黄金T+D介绍
5,黄金T+D在线预约开户
6,黄金T+D在线问答
本站微信公众号: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纸金网微信号: wxzhijin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