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0年国际油市平稳运行的原因分析
(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支撑油价保持在一定价位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2010年以来全球经济出现温和复苏,发展中经济体复苏势头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2010年,美国GDP增长2.9%,日本GDP增长3.9%,欧元区GDP增长1.7%,其中德国经济复苏态势强劲,全年增长3.6%,创统一以来最大增幅;新兴经济体经济强劲复苏,2010年中国GDP增长10.3%,前三季度印度GDP同比增长8.6%、8.8%和8.9%,巴西GDP增长9% 、8.8%和6.7%,俄罗斯GDP增长2.9%、5.4%和2.7%。因此,全球石油需求在连续两年下跌之后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供求基本面支持国际油价保持在一定的价位水平上,这表明在世界经济复苏背景下国际油价在每桶70美元以下的运行空间不大。
但是,全球经济基本面也不支持国际油价大幅飙升。这是因为当前世界经济仅仅是温和复苏,尚未进入新一轮增长期,石油需求也仅仅是恢复性增长,目前的全球石油日需求量仅仅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经合组织国家石油商业库存在过去五年平均水平之上,欧佩克国家石油剩余产能充裕。因此,2010年以来全球石油供需关系比较宽松,这与上一轮世界经济扩张期全球石油供需紧平衡的状况完全不同。
(二)投机炒作对油价的推动作用有所减弱
在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全球商品市场的流动性较为充裕。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数据表明,纽约市场投机资金持有的原油期货仓位(非商业多头持仓)呈上升趋势,2010年非商业原油期货多头持仓比例为20.86%,比上年增加了2.57个百分点,每周非商业原油期货净多持仓量平均为8.93万手,较2009年增加了近128%。尽管投机资金与油价走势仍保持正相关性,但是投机力量对油价的推动作用在减弱。其原因在于: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特别是在石油供求比较宽松的情况下,投机资金不敢轻易大肆炒作。二是投机力量对金融危机爆发后在较短时间内国际油价由147美元直线下挫至30多美元的惨痛教训记忆深刻。三是实际上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通胀水平并不高。四是各国推进金融市场改革,以及主要国家大选的政治需要,明显加大了商品期货市场的监管力度,短期内金融创新和市场自由度受到抑制。
(三)美元走势先升后降方向不明影响国际油价
2010年初,因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欧元急剧贬值,避险功能使得美元得以走强。根据美联储的数据,对主要货币名义美元指数上半年上升约9%左右。而到下半年美国经济复苏步伐放慢,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计划,导致未来通胀预期加大,财政、贸易双赤字居高不下,使得美元出现明显走软趋势。到11月初,对主要货币美元指数由前期高点下跌了11.8%。因此,尽管2010年美元走势对国际油价有着较大影响,但是美元指数先升后降、并不明朗的趋势,使得国际油价避免了单边上扬或是直线下挫,有助于国际油价的稳定。
(四)影响石油供给的地缘政治、突发事件等有所减少
2010年以来,影响全球石油供给的中东、拉美、中亚等地区地缘政治局势相对稳定,难以形成投机资金炒作油价的题材。主要产油国政局比较稳定,罢工事件、石油设施爆炸等恐怖事件有所减少。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对石油供给影响不大。此外,2010年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冲击,推动农产品[17.91 -1.21%]价格大涨,路透CRB食品现货指数逼近2008年的历史最高纪录;在主要国家继续滥发货币、保值增值和避险等因素推动下,黄金价格屡创历史新高。但是,极端天气和部分突发事件并未对石油供需产生影响,特别是在石油供需关系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即便出现个别突发事件也被市场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