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发改委下文件将成品油零售价提高320元/吨的利好消息刺激下,沪油最高冲至今年1月11日以来的最高点4786元,后有所回落。本周5日均线的支撑作用明显,沪油表现出较原油更为抗跌。整体来看,沪油仍处在箱体震荡区间内,但本周则继续进一步*近箱体区间上沿。
预计在资金缺乏热情、国内需求并明显起色的情况下,下周沪油仍将紧跟原油走势变动。因原油周五下跌幅度较大,预计将对下周初的沪油走势形成明显打压,关注3周以来的强支撑位5日均线处,如强势有力跌破则前期多单止损止盈,可轻仓放空。下周应关注的重要因素有:
1、人民币是否升值和央行的货币政策。2、美国失业金人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重要数据。3、美元走势。4、周二API公布的和周三EIA公布的上周原油库存数据。
一、原油市场概述:
本周原油05合约开盘于85.20美元,后呈震荡走势,周二最低曾探至82.52美元,周三反弹至本周最高点86.38美元,周四震荡,周五因受高盛被美国证监会指控欺诈的消息影响,再度下跌至82.52美元,后收盘于83.24美元,较上周下跌1.68美元,或1.98%。CFTC报告显示,上周原油非商业多头净持仓量为113364手,较上周128138手减少14774手,小幅下降。
本周美国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好坏参半,原油价格也随着时而利好,时而利空的消息震荡。重要的经济数据如下:
* 美国劳工部宣布,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已连续第二周意外上升。在截止4月10日的一周中,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环比增加2.4万,升至48.4万人,此前市场预期会减少。
* 美联储宣布,美国3月工业产值环比增长0.1%,低于市场所平均预期的增0.7%。
* 美国周五(4月16日)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4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为69.5,低于3月份的终值73.6,并创下2009年11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 美国经济周期研究所(ECRI)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9日当周领先指标下滑至131.2,之前一周从131.9修正为131.8。年增长率跌至12.6%,之前一周由13.6%下修至13.4%。
* 美国 3月新屋开工年化总数62.6万户,预期61万户;年化月率上升1.6%,2月上升1.1%。
总体来看,美国本周宏观经济数据好坏参半,新屋开工数据表现不错,但失业人数增加、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使市场对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持谨慎态度。
库存方面,EIA数据显示,因美国进口原油量减少和炼厂开工率提高,原油库存结束了10周的连续上涨,意外减少220万桶,汽油减少104万桶,馏分油增加110.7万桶。库存减少直接刺激了原油冲上本周的最高点86.38美元。
本周现货市场走势总体与期货一致,但本周各地现货均价高于上周。WTI原油期货均价为84.932美元/桶,较上周均价下挫1.45%,或1.251美元。布伦特原油期货本周均价走低0.09%,或0.079美元,达到85.528美元/桶。因布伦特原油因无供应过剩之忧。
燃料油现货情况:
新加坡燃料油市场价格基本跟随国际原油趋势,呈先跌后涨再跌走势,但均价较上周有所上涨。
截止本周四,新加坡现货180CST平均价格为491.23美元/吨,较上周平均价480.20美元/吨上涨,涨幅为11.03美元/吨,或2.30%。库存方面,截至4月14日的一周时间里,新加坡燃料油库存连续三周上涨,至2522.1万桶,环比上涨36万桶或1.45%,继续刷新上周创下的历史新高。进口方面,根据企发局公布的燃料油进出口数量,本周新加坡市场进口共有178万吨左右,环比上周大增82万吨,同期出口燃料油共74万吨。由于4月份70万吨左右的船货船期延滞,实际4月燃料油到货数量约在360-370万吨,而5月到货量也因4月船货到货大量延迟,而达到300万吨。
由于新加坡陆上燃料油库存连续三周上涨,尽管新加坡船用油需求理想,但市场供过于求导致新加坡燃料油市场依然疲软。
本周,在发改委下文件将成品油零售价提高320元/吨的利好消息刺激下,沪油最高冲至今年1月11日以来的最高点4786元,后有所回落。本周5日均线的支撑作用明显,沪油表现出较原油更为抗跌。整体来看,沪油仍处在箱体震荡区间内,但本周则继续进一步*近箱体区间上沿。
上交所库存方面,从图中可以看到,已经连续几周减少,这也为已经处于高位的沪油价格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国内现货市场方面,黄埔180CST过驳价4720元/吨。终端需求面依旧平平,需求并无明显起色。
技术上看,5日均线支撑作用明显,KD、MACD指标、多空对比指数均显示多空力量较为均衡。
后市展望与操作建议
预计在资金缺乏热情、国内需求并明显起色的情况下,下周沪油仍将紧跟原油走势变动。
因原油周五下跌幅度较大,预计将对下周初的沪油走势形成明显打压,关注3周以来的强支撑位5日均线处,如强势有力跌破则前期多单止损止盈,可轻仓放空。下周应关注的重要因素有:
1、人民币是否升值和央行的货币政策。2、美国失业金人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重要数据。3、美元走势。4、周二API公布的和周三EIA公布的上周原油库存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