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9日凌晨,纽约市场的主力原油期货跌收4%以上,收盘价逼近60美元/桶关口。过去六天油价均跌收,累计跌幅超过15%,连续下跌天数创下去年12月初以来的新高。 一年之内,国际油价从近150美元/桶先下跌至33美元/桶,又上涨至70美元上方。为什么波动如此剧烈?主要有哪些影响因素?本次连续回调,将如何影响下半年油价走势? 下跌只是正常调整 理财一周报:过去六天国际油价均跌收,原因是什么? 董秀成:在期货市场中进行交易的,除了石油公司之外,主要是一些机构,如投行、投资机构等,它们就是以炒作、投机为主的。国际油价从30多美元到70美元,本身是不正常的,最近的大幅回落,也是不正常现象,不符合基本的价值规律,因为只要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剧烈变化,价格就不应产生剧烈波动。可以说,目前原油市场金融化的现象非常严重。 投资机构要炒石油,需要一定的主题。这次国际油价大幅下降,主要炒什么主题?其一,人们对世界经济复苏的预期又比较悲观了,不像前段时间那么乐观;其二,美国能源部上周公布消息,石油库存量增加 514万桶,创下 9 年来的新高;其三,最近美元升值了。 易宪容:从原油的供求关系看,最近的变化不大,只是美国的石油库存有所上升,但这并不会使供求关系发生大的变化。前一段时间油价涨得很厉害,主要是对冲基金操纵的结果,随着对冲基金被限制和监管,价格下调是必然的。 林伯强:石油市场的投机因素一直较多。国际油价从1月份开始走高,3、4月份大幅走高,半年的工夫,现在已经翻了一倍——2008年12月22日最低跌至33.87美元/桶,最近探高至70美元上方。这个上涨速度是不正常的,所以一定会回调,这跟股票是一个道理。 下半年仍将缓慢上升 理财一周报:对未来短期和长期的油价,你如何预测? 董秀成:短期来看,还是会处于一种震荡状态,各种因素和信息,会使国际油价一直波动。但从长期看,我认为油价还会上涨,因为经济一直在复苏,油价会缓慢上涨。如果再考虑美元地位的变化,一旦美元贬值,也会导致油价上涨。 易宪容:油价涨得这么快,肯定是不对的,从30多美元一直涨到70多美元,哪里来的涨幅嘛!但对未来油价的预测很困难,石油已经是金融产品了,找不到供求关系,就不能用正常的价值规律来判断。油价未来会怎么走,谁也不知道。 林伯强:长期来看,国际油价今年年底走到80美元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短期应该就在60-70美元之间徘徊,因为前期涨得太过了,现在要回调一下,再往80美元走。油价就是这样,像上次涨到140多美元,就过了;一下子跌到30多美元,也过了。暴涨和暴跌之后,都必然有一个调整过程。 油价稳定利于经济复苏 理财一周报:能源价格特别是油价的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复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董秀成:总体而言,国际油价不管是大涨还是大跌,都不是好事。我觉得不仅对中国,对世界经济也是如此。油价不要太高,要相对适度,对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复苏才是有利的。 易宪容:从长远来讲,如果油价逐步上升,就可以把负的CPI慢慢往上调,使宏观经济向好,这是好事。但油价要逐渐传递到CPI上,也还比较困难。我认为,油价涨跌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形成定价机制。 林伯强:这个影响是很明显的。我们不妨算一下,国际油价每上涨1美元,按照中国现在的年进口量,每年就要多付13亿美元。 但我觉得对中国威胁更大的,还是煤炭价格。国内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只占20%,煤炭占70%,所以,如果论对CPI、PPI的影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影响最大的还是煤炭价格。如果石油价格带动煤炭价格上涨,就比较麻烦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就太大了,这样就有通胀的麻烦。 单纯比较油价没有意义 理财一周报:有舆论质疑国内油价“虚高”,并指中国油价已高于美国。对此你怎么看? 林伯强:绝对值高是肯定的。中国油价比美国高,首先就高在税收上,中国汽油税约是全美平均水平的两倍。中国汽油零售价格中输送和销售环节成本所占比重也过高。美国零售和输送环节成本一般占零售价格的12%左右,但中国的这一占比为20%左右。 但我也有个看法,供应成本与人均收入不要混为一谈。简单来说,你到商店去买衣服,一件衣服1000元,人家成本就是800元,不能说我收入很低,就要求500元卖给我。 不是说收入水平不应该考虑,而是以目前的价格,老百姓能不能付得起,才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比如通过补贴、引入竞争等,把油价做得低一些。能源补贴是一个普遍现象,不仅中国有,其他转型国家、发达国家也有。中国应该把补贴直接补给老百姓,不要给中石油、中石化。 董秀成: 最近我也在关注此事。在我看来,无论是中石化的专家也好,其他舆论、学者也罢,单纯计算中美油价的高低,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各国的税收制度不一样,另外,石油是一个上、中、下游联动的产业,从原油勘探、开发到炼油、销售,不能割裂开来,如果只看炼油这一块,显然不合适。 公众对油价比较敏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成品油价格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公共产品,必须面对大众,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吵来吵去意义不大。我们直接面对公众的油价,是比美国要高,但我们为什么不跟欧洲、日本和韩国比呢?我们比这些国家和地区低。 调整最快要等月底 理财一周报:有评论说,中国“快涨慢跌”、“跟涨不跟跌”的油价定价机制该改了。成品油定价机制究竟该怎么完善? 林伯强:根据现行《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下跌,则国内成品油价格可能在月底也会下调,要看他们的行动。 但大的定价机制,短期应该不会改革。油价定价机制,跟国内的供应应该是两码事;定价机制是讲怎么跟国际接轨,但国内卖多少,还是看国内的供求。当然也有个问题,如果中石油、中石化是垄断的话,消费者没地方去,市场没有竞争,它就没办法把价格降下来。 易宪容:定价机制确实有问题。去年中石油亏损1400多亿元,是谁来承担的?是没有用油的人来承担的。形成定价机制很重要,该涨就涨,该跌就跌;买得起就多用,买不起就少用。市场经济就这么简单。 董秀成:现行的定价机制,是年初才制订出来的,你说“跟涨不跟跌”,是哪个时候的事情?按照现行的定价机制,测算出来该跌肯定要跌,该涨肯定要涨,这才半年多时间,怎么得出现行定价机制“跟涨不跟跌”的结论?这个结论下得草率。眼下国内油价有可能下调,但并不会是这几天那么快,最快可能要到7月30日。 政府定价是次优选择 理财一周报:每次油价上调,舆论都把板子打在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垄断问题上。对此有什么解决之道? 易宪容:不能说垄断就有问题,关键的问题是,政府不该管成品油价格。形不成价格机制,也就无法让垄断价格合理。 董秀成:客观地讲,国内石油市场的主体虽然很多,但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控制着绝大部分资源,不过更重要的是,定价权在国家手中。所以,老百姓不要以为国内成品油是公司定价,其实是政府定价。 但反过来问,如果不是政府定价怎么办?谁能找出一个好办法?实际上就两种,政府定价和企业定价,如果政府不定价,就意味着政府不管价格,交给市场了,还是中石油、中石化定价,那不是更糟糕吗? 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接轨的原则,由政府来制定指导性价格,是一个次优选择。如果这个市场充分竞争了,政府可以不定价。所以老百姓一定要认识到,在某种程度上,政府定价是为了保护相关利益者和公众利益。
相关资料:
1,黄金T+D 和 纸黄金 交易的比较
2,黄金T+D 与 黄金期货 交易的比较
3,黄金“T+D”规定
4,黄金T+D介绍
5,黄金T+D在线预约开户
6,黄金T+D在线问答
本站微信公众号: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纸金网微信号: wxzhijin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