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美国经济出现缓和,至少那种超出人们预期的恶化时期已经过去
从失业率来看,美国四月份失业率为8.9%,基本符合预期。而非农就业人口减少53.9万人,好于预估的减少59万人。同时,民间就业服务机构的报告也表明,4月份,民间就业人数减少49.1万人,之前预估的是减少65万人,这一下降幅度为2008年11月以来的最低值。房地产方面,据全美不动产协会(NAR)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3月份成屋待完成销售指数上升3.2%至84.6,预估为持平。房地产业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它的复苏将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现在已经出现了止跌回稳的迹象。
引起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业也似乎看到了曙光,美国时间5月7日下午,美联储和财政部公布了被数度推迟的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在参加测试的19家银行中,有10家需要进一步募集近750亿美元资金,以防范经济进一步恶化引发亏损,这一数字显著低于此前市场分析师的普遍预期,显示出美国银行业比市场想象的要健康许多。当然,也有人对此提出批评,认为这不过是为了给公众增加信心,美国政府和银行联合演出的一场“双簧”表演,但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那种多家银行倒闭的现象再也没有看到,人们有理由重新树立对金融业的信心。不过,这是一个多方面都需要发挥作用的长期的过程,包括美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对他们的监管制度进行反思,银行的高管们对他们的良知进行重新改造等等。
其他的一些数据也能说明问题,美国经济咨商局报告,继3月份经修正后下滑0.2%以后,4月份先行经济指标上升1%,是自2005年11月份以来的最高升幅,该指标所反映的是美国经济在未来3到6个月中的发展趋势。4月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月率上涨0.3%,此前的预计为上升0.1%。消费者信心指数(IBD)为49.1,为2008年11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五月份上升至54.9。
这些主要的经济数据说明了,尽管经济危机仍在漫延,但好的迹象已经萌芽,人们的悲观气氛开始逐步转变,银行业间的信用体系开始重建,这些为经济的复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独有偶,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数据也开始出现好转的迹象。英国4月零售额环比增长0.9%,同比增长2.6%,而此前预估的这两个数据分别为增长0.5%和2.3%。4月份出口订单指数为46.3,3月份这一数据为39.4,升幅为1996年以来的最大值。5月房价指数月率上升1.2%,为3月以来的第二次上涨。德国5月经季节调整失业人口较上月增加1000人至345.6万人,而预估为增加6.7万人。在日本,4月未经调整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为32.4,3月为28.9,去年12月这一指数降至26.2的纪录低点。还有其他一些国家的某些经济数据也开始好转,尽管这还不能表示经济危机已经见底,但经济走出低谷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经济的复苏是可期的。由此带动对原油的需求增加也会在经济的逐步好转中得到体现,原油的价格也会因此而节节走高。
二、原油及其他市场出现使油价走出低谷的迹象
美国是世界上原油消费第一大国,自经济危机恶化以来,市场消费需求下降,美国原油库存开始逐步增加,并在5月1日创下十九年以来的新高,达到37525.8万桶,如图1所示。随后的两周,库存开始下降。这期间,炼厂装置运转率一直维
持在80%以上,汽油的库存也呈现下降趋势,显示原油消费有所回升。5月25日是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从这一天起,每年的夏季驾车出游旺季开始,对成品油的消费会在随后的几个月内持续回升。
与此同时,美元因美国政府大幅发行债券持续贬值,美国股市因美国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开始回升(见图2),这些因素也促进了原油期价的走高。
从持仓来看,随着期价的下跌,总持仓量不断下降,当原油期价反弹时,总持仓也有所回升,在5月12日当周达到阶段的高点后,5月19日当周大幅下降,而基金净多持仓却大幅上升,如图3所示。显示投机机构开始关注原油走势,有趁经济企稳之际大建多仓的动作,因此,在未来的几个月时间内,原油期价持续振荡上行成为可能。
另外,从盘面看,7月份交货的原油期货合约正在上升通道中运行,可看高一线。种种迹象表明,原油期货的价格正在走出低谷,未来有中期上升行情的存在。
三、欧佩克(OPEC)热切盼望着原油价格的上涨
去年,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欧佩克多次决定削减石油产量,最近的一次削减目标是,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产量目标是每天2484.5万桶。目前这一目标已经完成85%。在今年3月15日召开的欧佩克执行部长会议上,经过激烈讨论,欧佩克决定维持现行减产目标,不再进一步减产。5月28日,欧佩克再度举行会议,决定维持当前产量。
欧佩克不再减产,一方面出于自身市场占有率的考虑。欧佩克目前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40%,减产意味着把市场让给其他非欧佩克成员国。另外,欧佩克内部存在分歧,减产比例不能得到严格遵守,事实上,欧佩克的减产目标从来没有百分之百的实现过。减产终止意味着市场上原油供应量达到一个近期来的最低水平,这样有利于稳定油价在60美元/桶上方运行。另一方面,欧佩克预计经济危机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原油需求量将会逐步回升,在这种情况下减产,会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5月29日,欧佩克12种原油一揽子原油参考价格升至61.77美元,为近期来的反弹高点。阿尔及利亚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长沙基卜哈利勒5月20日表示,目前油价仍然太低,由于全球经济已出现恢复的迹象,因此,预计明年的原油需求量将会增加,欧佩克也无由削减石油产量。而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阿里•纳伊米则表示,根据目前的油价,欧佩克在考虑增加石油产量的可能。
现货价格的回升将有利于期货价格走高,在经历了前一个油价低迷的时期后,各产油国,尤其是欧佩克成员国,都急切地希望尽快把过去的损失弥补回来,因此,尽管美国一再警告欧佩克要采取措施以稳定油价,但各成员国并没有听从美国的指令。油价上涨恐怕非政治压力可以阻挡。
四、不可忽视的中国因素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可以毫不讳言地说,中国是使世界经济复苏的最有力的发动机。中国将从两个方面影响原油的价格。
首先,中国经济的增长为世界带来机遇。今年第一季度,在其他发达国家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中国的GDP增长6.1%,尽管比去年下滑了4.5个百分点,但也足以令其他国家艳羡。值得关注的是,这将有可能是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增长最慢的一个季度,有迹象表明,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将会好于一季度。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安排下,1至4月新增信贷达5.17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新增信贷,并提前实现了《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今年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的目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大规模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基本稳住了经济增长的速度,4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开始上升,为8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741.2亿元,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31.8%。尽管其他一些数据不如人意,但中国并没有采取保守的策略。凭借着拥有19537.41亿美元的外汇贮备,中国政府组织大型的采购团频繁在世界各地采购,虽然有些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但为世界经济做出的贡献却是客观存在的。由此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对原油的需求,功不可没。
其次,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每年都在增加,去年的石油表观消费量为3.65亿吨,同比增长5.8%,进口量也持续增长,图4是按月度统计的原油进口量。今年4月份,中国4月份进口了1617万吨原油(393万1桶/日),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13.6%。
这是中国今年年初以来的第一个月增长,原油平均日进口量达到了第2高纪录。中国在4月份总共消耗了3147万吨石油,这个同比增加4%的消耗量可能发出这样的一个信号:中国的石油需求量正在加速增加。
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复苏为石油需求的逐步回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原油定价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以应对原油价格上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综上所述,原油价格有望在60美元/桶上方企稳,但经济危机的阴影并没有彻底消除,有的地方还在深化,因此,原油价格在上涨中会出现振荡,有时还会出现回调,但总的来看,今年有望在90美元/桶以下的较高区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