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考察观感之八 在商品期货领域,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可以从商品交易所改制、推出原油期货为先导的大宗商品全球交易标准以及期货公司的国际化三方面进行,逐步在国内建立起具有大宗商品定价能力的国际期货交易中心。 美国期货业务的全球布局 美国是全球期货市场最为成熟的国家,该国的期货公司是其他各国期货公司在改革和发展中所要追赶的目标。美国期货业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是有渊源的。首先,美国针对期货的风险特性制定了较为完备的监管法律体系。美国现行的关于期货的法律条文,《期货交易法》、《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法》、《商品期货现代化法》等都对期货交易作出了详细规定。2012年1月11日发布的《多德弗兰克法案》更是将掉期市场纳入全面监管。其次,美国对期货市场实行多层次的监管。联邦商品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CFTC)和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是主要的市场监管机构,负责从宏观层面进行监管,而全国期货业协会(NFA)则对期货市场进行自律监管,多层次的监管提高了期货市场参与者的自律性。再次,美国的期货公司经过并购重组,已经成为了专业性强、竞争力高的全球领先的期货公司。然后,美国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品种繁多,涵盖各个领域,为期货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足够的交易品种,从而满足了期货市场参与者的相应需求。最后,美国期货公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高、具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在同行业的期货从业者中更胜一筹。综合立法、监管、期货公司、商品交易所和期货从业人员等各因素来看,美国期货业成为全球期货业的标杆实至名归。 美国的期货业,从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其业务已经遍布全球。下面,主要从商品交易所和期货经营机构这两方面来说明美国期货业务在全球的布局。 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集团 经过多年的兼并重组,CME集团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交易所集团,目前在美国及全球分别占有95%与40%的市场份额。CME集团旗下拥有4个主要的交易中心,全球大多数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都可在CME的单一电子交易平台Globex取得。CME集团在世界各地拥有客户、办事处、交易中心与合作伙伴。其中,在五大洲都有合作伙伴,期货交易者可以通过CME集团在各地授权的期货公司开设账户投资于美国的期货市场。在香港就有26家亚洲的经纪商提供CME的交易服务,如中国国际期货(香港)有限公司、广发期货(香港)有限公司、亚达环球期货公司等。 CME集团的期货产品包括农产品商品类、能源期货类、股指期货类、外汇期货类、金属期货类。从CME集团发布的2011年成交量数据来看,利率期货成交量最大的是欧洲美元5.6亿手,较2010年增长10.4%;股指期货中迷你标普500指数成交量6.2亿手,增长11.7%。2011年上半年数据显示,股指期货占全球总成交量的33%,同比增长14%;个股股票期货占28%,同比增长6.1%;利率期货占14%,同比增长11.6%;外汇期货占12.2%,同比增长22%。CME集团旗下的CBOT是全球主要的农产品交易所,其中玉米和大豆的成交量最大。2011年,玉米期货成交量较2010年增长13.1%,玉米期权增长37.7%,而大豆期货增长22.2%,大豆期权增长31.8%。 二、美国期货经营机构 FCM(Futures Commission Merchant)是美国期货业中最主要的期货经纪中介机构,是各种期货中介机构的核心类型,相当于我国的期货公司。从CFTC公布的美国期货交易商报告来看,截至2012年8月,在CFTC登记注册的FCM共有113家。以保证金大小为准,排名前20位的期货公司中,高盛、JP摩根、美林等美国金融机构在期货经纪业务方面极具竞争力。同时,德意志银行证券和瑞银证券的期货经纪业务也名列前5。从中可以看出,美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性以及美国期货业务的全球化程度。 我们以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为代表,了解美国期货经营机构期货业务的全球布局。高盛期货业务的开展始于1981年对阿朗公司的收购。阿朗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小型的主要从事商品交易的家族企业。收购阿朗公司后,高盛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拓展阿朗公司的业务,足迹遍布全球。阿朗的交易横跨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包括贵金属与稀有金属、原油与石油产品等。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阿朗创造的利润占到了高盛总利润的1/3,甚至更多。1997年,高盛将阿朗与固定收益业务合并,建立了固定收益商品部。目前,固定收益商品部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在纽约、伦敦、新加坡、东京、卡尔加里和悉尼(通过高盛JB WERE)设有办事处,并且仍为高盛创造巨额的利润。摩根斯坦利从事期货业务的部门是衍生产品部。衍生产品部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自营业务和经纪业务,其投资期货的业务种类包括权益互换、期权、涡轮和期货等权益类衍生品和金属、农产品、原油、油类产品、电力、碳信用等大宗商品和指数,并在其中扮演着做市商的角色。 全球化业务的利弊分析 全球期货业现行的格局已经比较清晰,欧美的公司和交易所居于核心地位。新的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主要以欧美的商品交易所为主导。由于立法和管制的限制,新兴国家商品交易所的期货产品的种类并不如欧美齐全,交易总量也比欧美国家低。因此,新兴国家要改变现阶段期货业务的格局,还需要相应法律体系的完善和长足的发展。这里主要从经济学和欧美期货业发展经验的角度来阐述期货全球化业务的利弊,希望对我国及新兴国家推行期货全球化有借鉴意义。 一、我国实现期货业务全球化的必要性 1.有利于加强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 我国作为原材料需求大国、制造业大国和外贸进出口大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对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多,不断增加进口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已经成为必须。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任何变动都有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却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要掌握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就要参与期货的全球化业务,利用全球期货市场的规则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谋取利益。欧美国家正是借助其在期货业务方面的统治地位,掌握了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才能坐享新兴国家经济发展的红利。这也说明像我国这样的新兴国家需要实现期货业务的全球化,建立一个全球性的期货市场,吸引其他国家的期货交易者来交易,渐渐使国际上的企业以该期货市场的价格作为商品价格定价标准,从而使该期货市场成为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大宗商品的定价中心。 2.有利于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有效率的期货价格可反映当前所有已知信息的价格,市场的参与者越多,带来的有效信息就越多,所产生的价格就越能反映真实价格。运用此价格指导企业生产、定价、备货、套期保值也就越能取得好的效果。市场越是有效率,就越能吸引企业客户和投机客户的目光,市场的规模就会逐步放大,市场也就越有效率。期货业务的全球化,使闲余的资金和资源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被有效利用,促进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3.有利于企业参与套期保值 随着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需要借助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和成本锁定,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期货交易的实践中,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两大基本功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通过期货的套期保值,规避了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同时利用期货市场对未来价格的预测,更好地安排生产经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经济急剧波动,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铝的价格年中都曾分别升至历史最高点,年底又分别跌至近五年来的最低点。据FIA统计,2008年全球在交易所交易的商品期货产品共11.1亿手,较2007年增长41.7%,其中农产品、能源产品和金属类产品分别成交6.14亿手、2.15亿手和2.81亿手,较2007年分别增长52.9%、16.7%和42.2%。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金融危机来临之际,越来越多的企业、基金和投机者参与到期货交易中。我国由于大部分企业还不能参与境外期货交易,在2008年10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面积快速跳水时,国内煤炭企业、钢铁企业等由于缺乏相应的衍生品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库存大幅缩水,企业损失巨大。在经济全球联动的现代社会,某个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很有可能会危及全球,因而企业需要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4.有利于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期货公司 期货公司作为我国期货市场的主要力量,其内在质量和竞争力对市场的发展和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非常重要。我国要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发出声音,期货公司就必须走出去,主动利用境外期货市场为国内企业服务,积累代理境外业务的经验,培养境外代理业务的人才,主动向欧美竞争力强的期货公司学习,在与欧美期货公司的竞争中增强自己的实力。在对期货公司实行分类监管上,应为那些具有潜在竞争力的优质期货公司做大、做强创造条件,以提升我国期货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期货业务全球化上存在的问题 1.国内期货业务的全球化抬升监管成本 目前国内并不允许境内的期货公司代理国外的期货业务,这就造成了国内企业要进行套期保值业务,就要通过国外的期货公司。而国外的期货公司并不受我国监管部门的监管,只能要求企业每月前10日上报上个月关于期货交易的材料,具有一定的自律性质。这时候,如果企业出现期货交易并不是为了套期保值,而是进行投机,监管部门要阻止企业的交易,恐怕就要损失部分企业在国外期货公司交易的手续费和保证金,更严重的是企业出现交易失误,会造成巨大的亏损。这样的交易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来说是公司违背境外期货交易的初衷,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所以,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大量地跟进公司的境外交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加大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 2.国内公司依赖境外机构交易会暴露头寸 现阶段我国能进行境外期货交易的公司都是国有公司,这些公司从事有色金属和粮油等事关国民经济的领域,因此,国有公司在境外期货公司进行套期保值业务可能涉及一定的商业机密。例如株冶抛空45万吨锌头寸,而自己的年产量才30万吨。对手相当清楚的是,短期内你根本无法交割如此庞大的头寸。因此,基金利用交易规则,不断拉高现货价格,使得移仓展期成本不断增加。随着头寸的积累,风险不断扩大,经纪商和交易所担心出现风险,就会不断提高保证金,最后导致集中斩仓,价格大幅波动,账面浮亏变成实际损失。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在境外进行套期保值业务的时候,不能盲目进行投机交易,要控制好风险。 3.期货业务全球化对国内公司提出挑战 在我国的期货业还没有成熟、期货交易所的制度还没有完善、期货公司的人才建设还没有完备之前,实行期货业务的国际化,会使我国的期货公司在和欧美的期货公司竞争时处于下风,不利于期货公司的长远发展。目前国内企业直接通过境外代理商进行期货保值,国内期货公司难以接触国外先进公司的运营模式,因而难以提升自己的经营水平。同时,由于国内期货公司开放代理境外期货业务的速度较慢,国内缺乏相应的竞争环境,期货公司也不愿意花大量精力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使得境外期货交易人才更加匮乏。 期货业务全球化,在欧美的期货市场已经接受了时间的检验,证明期货业务的全球化是符合当今期货业发展的潮流。总体上说,期货业务实行全球化是利大于弊的,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全球期货代理业务,增强我国期货公司的竞争力,逐步在大宗商品定价权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性,建立全球期货交易中心。 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业务的现状 根据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史,可以把我国境外期货市场交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1994年,这属于境外期货的自由交易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994年到2001年,其间国家暂停了境外期货交易,这属于规范整顿阶段;第三个阶段,从2001年至今,国家陆续批准了31家国有企业从事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并且批准6家期货公司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以及上海期货交易所设置保税交割仓库等,这属于推进试点阶段。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境内企业与国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国际化的贸易中,企业需要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的呼声越来越高,境外期货交易放开的呼声也在抬升。在相关部门的有序监管下,我国正逐渐推进境外期货交易的改革。2001年5月,中国证监会、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颁布《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参与期货交易限于套期保值业务;禁止单位和个人从事境外期货交易,确有套期保值需求的,其资格须经国务院批准。《条例》规定,期货公司业务实行许可制度,期货公司除申请经营境内期货经纪业务外,还可以申请经营境外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以及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期货业务。目前获批准参与境外套期保值业务的4批31家国有企业中,有色金属企业21家,石油企业4家、贸易企业4家以及粮油企业两家。 2006年,证监会批准了6家期货公司在港设立分支机构,这是我国期货业扩大对外开放、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迈出的实质性步伐,是整个中国期货业发展战略安排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里程碑意义。尽管6家期货公司在香港的分支机构所做的是新业务,但运作十分良好,2008年的盈利已经不亚于其在内地的营业部。从设立到现在的6年时间里,这6家试点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境外期货交易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期货国际化人才,与绝大数的境外期货中介机构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这些公司基本都采取与境外金融机构签订代理协议,通过境外金融机构结算的方式运作。而到了2011年,证监会批准中国国际期货、永安期货和中粮期货3家期货公司参于境外期货经纪业务试点筹备工作。国内期货公司从事代理境外期货经纪的业务正在有序推进中。 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建议 国际化是期货业发展的“内核”之一,只有不断巩固和强化“内核”的作用和效力才能推动期货市场实现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和效率化,期货市场风险转移和发现价格的基本功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商品期货领域,国内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可以从商品交易所改制、以原油期货为先导的其他成熟的大宗商品全球交易标准推出和期货公司的国际化三方面进行,逐步在国内建立起具有大宗商品定价能力的国际期货交易中心。 一、期货交易所的改制 2000年前后,全球期货交易所掀起了公司改制的浪潮,绝大部分有影响力的期货交易所完成了由会员制向公司制的过渡。公司制的期货交易所决策成本低、服务水平高、融资效率高,更能适应期货业务全球化的发展。在完成公司制改革后的几年,全球的期货交易所又进行整合兼并,形成了以庞大的交易所为核心的期货市场。我国现在的商品交易所多属于会员制。一定意义上说,我国期货交易所的会员制是行政管理下的会员制,并不能发挥真正的会员制的作用。因而,为了顺应全球期货交易所改制的潮流趋势,我国的期货交易所应该先转变为真正的会员制,然后建立期货交易所股份制试点,逐步进行全面的公司制改革,完成公司制的改革之后,进行重组并购,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制期货交易所集团。 二、原油期货等品种国际交易标准的推出 作为商品之王的原油,牵动着全球经济脉搏与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由于海关内炼油能力有限和内部低迷的原油贸易等原因,原油期货成了我国唯一空缺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2011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到2.53亿吨,同比增长5.53%,同时,对外依存度继续提升,可能达到55%。原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掌握原油的定价权非常重要。而掌握定价权,就要实行期货市场的国际化,推出原油期货。原油期货上市的本身就意味着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在国际化方面更进一步。 原油期货的推出,将使原油期货分为境内和境外两个市场。境内投资人、企业要继续参与境外原油市场,不如就允许境内期货公司代理境内投资人进行境外原油期货交易。这时,境内的期货公司正好借助原油期货的推出,加快境内商品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增强我国期货公司的全球影响力。 三、期货公司的国际化途径 期货公司的国际化,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客观环境和自身的主观条件要求我们要设计好期货公司的国际化道路,循序渐进,避免出现改革步伐过快而造成国内期货公司准备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的情况。我国期货公司的国际化途径,从近期来说,可以先选择从香港走向全球的道路,而从中长期来讲,则直接选择从大陆走向全球的道路。 1.从香港到全球 2006年国家批准了6家期货公司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已经开始推进我国期货公司的国际化。香港也是WTO成员之一,相比而言,香港是一个在贸易领域、金融领域高度开放、相对自由的地区。香港的法律也与欧美的法律同源,在香港进出资金更加方便,避开了欧美对资金监管的复杂程序,能更有效地利用资金。允许我国的期货公司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具体的路线是:我国期货公司在香港设立子公司,然后子公司成为欧美商品交易所的一级代理商,我国的投资者和企业通过香港子公司直接交易欧美期货交易所的产品。香港的子公司具有交易、结算的会员资格。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了向国外期货公司支付的代理费用,同时也能保证我国企业套期保值的交易信息不被泄露,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具体的路径如下图所示: 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并进行境外期货代理业务,可以培养境外期货交易代理人才,为更大程度上开放期货市场积累经验,成功推进我国期货公司的国际化。 2.从大陆到全球 推进我国本土期货公司全面的国际化,需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步推进,这中间需要一步步扎实基础,做好长远准备和各种风险的防范。第一,最根本的是管理体制和法规的建设。顺应全球期货交易所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以及完备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法律体系是大势所趋。管理体制和法规不符合国际惯例,不符合市场运行的规律,就谈不上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第二,在做好管理体制和法规建设的基础上,可以选定具有国际化实力的国内期货公司进行试点,允许这类公司在我国境内进行境外期货代理业务,以便进一步摸索国内期货市场更大程度的开放。同时,国内期货市场可引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认证制度(QFII),允许符合条件的国外期货公司在我国成立期货公司或合资公司,共同代理国际期货业务。第三,在以上这些阶段积累经验,做好管理体制和法规建设以及风险评估之后,全面开放我国的期货市场,使国内市场与全球衍生品市场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完全的国际化。
相关资料:
1,黄金T+D 和 纸黄金 交易的比较
2,黄金T+D 与 黄金期货 交易的比较
3,黄金“T+D”规定
4,黄金T+D介绍
5,黄金T+D在线预约开户
6,黄金T+D在线问答
本站微信公众号: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纸金网微信号: wxzhijinwang
|